一、政策红利落地:香港第二份数字资产宣言划重点
2025 年 6 月,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即将发布《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第二版)》,继 2022 年首份政策文件后,再次以三大战略方向锚定全球数字金融竞争制高点:
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深度融合
打通银行、保险等传统机构与区块链技术的合规通道,允许持牌金融机构开展数字资产托管、交易清算等服务。截至目前,香港已有 10 家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获发牌照,8 家处于申请流程中,2024 年本地银行数字资产交易总额达 172 亿港元,托管规模突破 51 亿港元。
实体经济场景化落地加速
重点推动稳定币在贸易结算、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稳定币条例》已于立法会通过,8 月 1 日生效后将要求发行人以法币锚定(如港元、美元),并纳入金管局监管框架。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已达 2400 亿美元,年交易量超 20 万亿美元,香港此举将直接对接跨境支付、大宗商品交易等高频场景。
监管沙盒与创新激励双驱动
推出 “数字资产创新试点计划”,允许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支付系统中测试区块链技术,同时对符合条件的数字资产项目提供税务优惠。政策明确提出 “以监管包容推动技术落地”,与英国、美国等国形成全球监管共识。
二、市场提前躁动:资本抢筹三类核心标的
政策预期催化下,港股与 A 股数字资产板块已现爆发行情:
连连数字(港股) 盘中飙涨 80%,收涨 64.27%,其旗下支付平台已接入香港多家持牌交易所;
OSL 集团 作为香港头部合规交易平台,近一周涨幅达 41.21%;
A 股数字货币板块 朗新集团、雄帝科技连续 20% 涨停,四方精创、广电运通等龙头获机构大宗交易溢价成交。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三类企业将直接受益:
数字资产基础设施服务商:为交易所、银行提供区块链底层技术支持;
稳定币生态合作方:承担储备金托管、法币兑换通道的持牌金融机构;
场景应用开发商:布局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等实体场景的技术企业。
三、深度解析三大 A 股龙头投资逻辑
1. 广电运通:数字货币硬件生态的隐形壁垒
核心优势:深耕金融智能终端 20 年,拥有数字货币全场景硬件布局 —— 支持数字人民币的智能货柜超 20 万台,ATM 兑换设备市占率全国第一。其数字钱包终端已与香港汇丰、渣打等银行开展联调测试,直接受益于香港 “数字资产基础设施升级计划”。
财务表现:2025 年一季度数字业务营收占比达 35%,同比增速超 60%,研发投入聚焦区块链安全芯片,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居行业前三。
2. 四方精创:跨境支付系统的核心建造者
技术壁垒:作为央行数字货币系统架构设计参与者,其开发的跨境支付系统已在粤港澳大湾区试运行,支持港币 - 人民币稳定币跨链结算。香港金管局公开文件显示,四方精创正参与 “多币种稳定币清算网络” 试点,技术兼容性直接匹配香港政策需求。
市场预期:2025 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占营收 2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机构预测其香港业务收入占比有望从 15% 提升至 30%。
3. 数字认证龙头:钱包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稀缺价值:以 “终端安全 + 区块链加密” 双赛道构建护城河,数字钱包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行业前三,为香港持牌交易所提供冷钱包托管、身份认证解决方案。《稳定币条例》要求发行人实施 “多层安全审计”,其加密技术成为刚需。
订单爆发:近期中标香港虚拟资产托管系统项目,合同金额占 2024 年营收的 18%,业务触角从内地延伸至国际合规市场。
四、全球视野:香港如何重塑数字金融格局?
对比美国《GENIUS 法案》、英国稳定币监管提案,香港政策呈现三大差异化优势:
监管框架完整性:同步落地《稳定币条例》与交易平台发牌制度,形成 “发行 - 交易 - 托管” 全链条监管;
实体经济绑定度:明确要求数字资产服务于贸易、跨境支付等场景,避免 “脱实向虚”;
地缘辐射力: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成为连接内地与全球数字资产市场的枢纽。
业内预测,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香港数字资产市场规模有望在 2026 年突破万亿港元,相关标的估值或迎来 300% 增长空间。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具备 “合规资质 + 技术壁垒 + 场景落地” 三重优势的企业,把握这一历史性政策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