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巨头Circle调整上市策略:募资加码与估值缩水的双重信号
美国东部时间6月2日,稳定币龙头Circle向SEC提交更新版S-1文件,其IPO计划呈现戏剧性转折:募资目标从1亿美元大幅上调至1.75亿美元,但估值却从90亿美元缩水至79亿美元,降幅达11%。这一矛盾操作折射出加密行业在资本寒冬与政策暖风间的微妙平衡——通过降低估值提升股票吸引力,同时增发募资以储备弹药,为合规扩张铺路。
港美股加密概念股集体狂欢:政策红利催生估值泡沫
Circle的IPO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近期港美股加密板块呈现全线上涨态势:
港股:合规交易所OSL母公司BC科技集团近3日暴涨超40%,众安在线累计涨近20%;
美股:持有Circle股份的Coinbase近3日涨近10%,光大控股单日涨幅超20%。
这一波行情直接关联美港两地的监管突破。5月1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法案》,首次确立稳定币联邦监管框架;5月21日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预计年内生效。政策明朗化彻底点燃市场情绪,加密企业正从“灰色地带”加速走向主流资本市场。
Circle招股书深度拆解:稳定币生意经与合规隐忧
作为全球第二大稳定币USDC发行方,Circle的商业模式清晰呈现三大支柱:
储备金收益(占比86%):320亿美元储备金投资美债及回购协议,年化收益4.5%;
机构服务费(9%):为Visa、贝莱德等机构客户提供加密货币兑换及托管服务;
链上协议分成(5%):从开发者Gas费中抽成。
其2024年营收暴增的核心驱动力来自机构客户数同比激增82%。但招股书同时揭示两大政策风险:
美国监管风险:若稳定币发行被认定为银行专营业务,Circle需在两年内剥离相关业务;
全球运营风险:若香港、新加坡等要求本地化储备,运营成本将大幅攀升。
此次IPO募资的65%将用于合规牌照申请(35%)与跨链协议开发(20%),凸显其“以退为进”的战略逻辑——通过主动拥抱监管换取长期生存空间。
全球加密IPO浪潮:从交易所到矿企,主流化进程加速
在Circle示范效应下,港美两地加密企业IPO呈现井喷态势:
港股:OSL集团(4月递表,募资3-5亿美元)、Hashkey Exchange(5月秘密递表)已进入审核阶段,做市商Amber Group、安全公司Certik等启动筹备;
美股:老牌交易所Kraken(计划2026年Q1纽交所直接上市)、链上分析龙头Chainalysis(5月提交S-1)、破产重组后回归的矿业巨头Core Scientific(代码CORZ)加速冲刺。
这一波上市潮标志着加密行业从“边缘创新”向“基础设施”蜕变。随着《支付稳定币法案》将USDC模式确立为行业标杆,传统金融机构正加速入局,Circle的机构客户暴增即是明证。
行业展望:合规化浪潮下的资本盛宴与生存挑战
加密企业扎堆IPO的背后,是监管框架完善与主流资本认可的双重推动。但估值泡沫与政策风险如影随形:Circle估值缩水11%已释放警惕信号,而美国对算法稳定币的禁令、香港本地化储备要求等潜在规则,可能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既是分享加密红利的历史机遇,也是考验风险定价能力的关键时刻。随着更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行业将迎来“合规驱动增长”的新阶段——谁能率先完成监管适配与商业模式迭代,谁就能在下一轮周期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