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机构计算软件对于学习工程设计的朋友们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大家快速的完成连杆机构相关的数据计算操作。
杆机构设计计算软件是一款非常好用且功能强大的连杆机构计算工具,主要适用于工程方面的朋友使用,可以根据相应的行程系数来计算出连杆AB、BC、CD和AD的长度,软件操作简单,界面直观化,大大地解决了工作计算出问题的不准确或者计算时间长的问题。
连杆机构设计通常包括选型、运动设计、承载能力计算、结构设计和绘制机构装配图与零件工作图等内容,其中选型是确定连杆机构的结构组成,包括构件数目以及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运动设计是确定机构运动简图的参数,包括各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尺寸以及描绘连杆曲线的点的位置尺寸等等;承载能力计算是基于强度理论,确定关键零件的主要结构参数;结构设计是在综合考虑安装、调整、加工工艺性等因素情况下对各零件结构参数的全面细化。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设计是本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它一般可归纳为以下三类基本问题:
1) 实现构件给定位置(亦称刚体导引),即要求连杆机构能引导某构件按规定顺序精确或近似地经过给定的若干位置。
2) 实现已知运动规律(亦称函数生成),即要求主、从动件满足已知的若干组对应位置关系,包括满足一定的急回特性要求,或者在主动件运动规律一定时,从动件能精确或近似地按给定规律运动。
3) 实现已知运动轨迹(亦称轨迹生成),即要求连杆机构中作平面运动的构件上某一点精确或近似地沿着给定的轨迹运动。
在进行平面连杆机构运动设计时,往往是以上述运动要求为主要设计目标,同时还要兼顾一些运动特性和传力特性等方面的要求,如整转副要求、压力角或传动角要求、机构占据空间位置要求等。另外,设计结果还应满足运动连续性要求,即当主动件连续运动时,从动件也能连续地占据预定的各个位置,而不能出现错位或错序等现象。
平面连杆机构运动设计的方法主要是几何法和解析法,此外还有图谱法和模型实验法。几何法是利用机构运动过程中各运动副位置之间的几何关系,通过作图获得有关运动尺寸,所以几何法直观形象,几何关系清晰,对于一些简单设计问题的处理是有效而快捷的,但由于作图误差的存在,所以设计精度较低。解析法是将运动设计问题用数学方程加以描述,通过方程的求解获得有关运动尺寸,故其直观性差,但设计精度高。随着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解析法已成为各类平面连杆机构运动设计的一种有效方法。
140.5M / 09-05
76.4M / 03-25
55M / 06-05
237.9M / 04-13
900.9M / 03-02
96.2M / 07-06
311.2M / 07-06
335M / 07-06
200M / 07-06
413.8M / 07-06
484.7M / 09-27
165.4M / 09-05
353.9M / 06-05
131.8M / 04-13
195.6M / 03-03
45.6M / 09-08
665.2M / 07-06
2.84G / 07-06
93M / 07-06
338.3M / 07-06
1.38G / 07-26
488.3M / 07-16
109.8M / 06-03
142M / 01-08
1.2M / 11-23
548.8M / 04-13
1.6M / 04-13
1.48G / 03-18
646.6M / 03-03
133.7M / 03-03
110.5M / 09-05
33.4M / 09-05
325.8M / 08-12
60M / 04-29
254M / 04-25
659M / 04-23
1M / 12-26
253.4M / 12-08
253M / 12-08
1.19G / 11-16
369M / 09-22
181.5M / 09-22
201.2M / 09-05
488.3M / 07-16
248.9M / 12-08
248.9M / 12-08
100.6M / 03-06
148.9M / 03-06
1.12G / 07-06
1.25G / 07-06
126.7M / 02-04
1.76G / 09-22
1.92G / 04-17
201.5M / 04-13
7.31G / 07-01
94.3M / 07-06
2.48G / 07-06
7.63G / 07-06
1M / 07-06
778.1M / 07-06
561.8M / 07-11
72M / 07-06
548.7M / 07-06
1.00G / 07-06
9.13G / 07-06
126.2M / 07-06
72M / 07-06
105.1M / 07-06
132M / 07-06
132M / 07-06